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历史与社会学院举办首届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

来源:历史与社会学院   作者:历史与社会学院   编辑:蔡童   发布日期:2024-06-04   点击数:

为助推学生学术成长,充分专家学者在研究生教育教学中的推动性作用,切实提高学院整体教学研究工作的实效性,5月30日上午,历史与社会学院(考古文博学院)在集贤楼312会议室举办首届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李禹阶教授、邹后曦教授,青年教师胡子尧老师、杨诗雨老师和童永东老师担任点评专家;在读博士生王裔婷、李林芝、曹攀攀以及杨阳四位同学做学术报告。

论坛上,王裔婷作题为《乡村文化遗产的相关综述研究》的报告,从古村落、农业景观、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价值意义等方面对传承乡村历史文化进行了剖析。李林芝以《GIS信息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为题作报告,从引言、领域、材料、方法等层面汇报了GIS在考古学学中的利用动态,认为计算机载体和结构化数据对空间模型的重要性,突出考古材料的空间和动态,必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多学科理论结合,通视域分析,划定保护范围,协调发展区,并介绍了3D地形边界、等高起伏线及用于遗址的预测。曹攀攀作题为《先秦蚕形器物演变及相关问题探讨》的报告,从出土概况、造型演变、分布演变、消失原因等内容进行分析,介绍了出土各蚕形物类型及地区,探讨了形制演变,认为是动物崇拜及生死观念的体现,并逐渐上升至国家礼仪层次,多分布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分析其后世消失原因是去其神格化及养蚕的普及,总结出这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更有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层次。杨阳以《三峡地区文明起源研究》为题作报告,从前贤成果回顾、先秦时期三峡考古文化谱系、从原始部落到文明神邦、三代以来的城邦及霸国及结语部分进行了汇报,认为考古证明,早期三峡地区聚落林立,信仰发达,是典型的早期文明发生、发展区,体现在反映首领权威与形象的公共场所、祭祀仪式、主神崇拜、水利设施、高级官邸以及随葬器件等遗迹遗物上。

点评环节,专家评委针对每一位同学的汇报进行了点评。评委指出,王裔婷的报告内容精彩,方向正确,实现了跨学科融合,富有内涵;李林芝的报告系统深入,做的功夫较多;曹攀攀的报告是典型传统考古的器物研究,突出了类型学的重要性;杨阳的报告选题紧跟学术热点,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

李禹阶在总结发言中肯定了各位博士报告所带动的学术氛围,并表示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要持续开展下去,为学院广大研究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他指出,学科发展应该是多角度多方法的运用与考古研究相结合,要通过发展专业教研厚积学生专业知识,通过学术交流打通学生思维瓶颈,从而为实现学院考古文博相关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亿盛平台登录 - 亿盛平台官网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