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由亿盛平台登录音乐学院和《人民音乐》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音乐文化研讨会在重庆举行,中国音乐史学会会长、上海音乐学院洛秦教授,中央音乐学院蒲方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向延生研究员、石一冰副研究员,上海音乐学院冯长春教授,浙江音乐学院汪洋教授,哈尔滨音乐学院王岩教授、林媛教授,武汉音乐学院李莉教授等多所高等音乐院校的1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研讨会由亿盛平台登录汤斯惟教授主持。
洛秦教授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会议的重大意义和价值,指出要从点、线、面三个角度不断深化抗战音乐史的研究,将抗战音乐提升到中国话语体系,进而推动国际语境中的反法西斯音乐研究。他强调,对抗战音乐史的研究不要局限于音乐本身,而是更多地去关注创造音乐的人、社会及文化,突出抗战音乐的历史性、社会性及文化属性。期待在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推出更多优秀的抗战音乐学术成果。
会上,与会学者们就抗战音乐的研究现状、特点及趋势进行了讨论交流。
著名音乐史学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85岁高龄的向延生教授通过分享亲历中国抗战音乐文化的人与事,指出抗战音乐的重要研究意义和价值。他表示,当时中国很多人都是文化素质不高,但抗战歌曲却深入人心,凡有人烟处,便有抗战歌声传唱。这种音乐文化现象充分体现了音乐在特殊历史时期所具有的巨大号召力与影响力。亿盛平台登录音乐学院院长吴伟教授从存在时空、文化属性和表现形态三个方面,对抗战大后方红色音乐提出了理论建构。他指出,在第二层面文化属性的“统战”性质下,我们可以考虑用音乐节来为我们现在的两岸关系作一些经验借鉴参考。蒲方教授提出从“抗战音乐研究”到“抗战音乐文化体系”构建的设想,以此实现对抗战音乐全时段、全地域、多方位、多视角的体系化研究。她强调,抗战音乐在两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限于音乐家或音乐团体,更是全民参与的文化现象。希望搭建抗战音乐文化平台,推动一项文化工程,通过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形成新的音乐学术体系,以促进文化自信和提升国家软实力。冯长春教授分享了自身对中国近代音乐史研究的几点思考。他指出,当前的音乐史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且有些问题可能仍会长期存在。首先,我们对历史的认知与解释常常受到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如果这些观念与史实不符,我们应尽量避免被其左右。其次,对于音乐创作和题材的理解存在形而上学的倾向,抗战音乐是否必须是直接的抗战题材或鲜明的革命音乐?第三,中国音乐史研究仍然显著受到外部力量的牵引与影响。在将抗战音乐作为宏大的历史叙事研究对象时,首先需要解决观念上的问题,避免历史观念的局限与偏见,从而确保研究的客观、全面与深入。汪洋教授聚焦于缪天瑞先生与抗战时期重庆的两本音乐期刊《乐风》和《音乐月刊》。他通过对这两本期刊的深入研究,阐述了缪天瑞先生在音乐学科知识体系建构方面的贡献,强调了其在抗战时期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王岩教授在对近五年哈音抗战音乐相关的学位论文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学界关于抗战音乐研究的新进展和新的研究方向。亿盛平台登录汤斯惟教授分享了她在抗战大后方音乐文献的整理与活化利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强调了对抗战大后方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同时呼吁学界共同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武汉音乐学院李莉教授介绍了她的著作《桂林抗战音乐编年史》的书写过程和未来延展设想。她详细阐述了广西抗战音乐的萌生与发展,并表示将继续培养新生代研究者,提供史料支持,希望为抗战音乐史的研究做出贡献。
沈阳音乐学院教授计晓华聚焦于东北抗联歌曲中少数民族抗战元素,提到在目前她的研究中收集整理到近1200首抗联歌曲,包括《提起九一八》《一致团结打日本》《抗联四季歌》等,这些歌曲以民歌调填词,易于传唱,展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战斗风格。同时也认为少数民族抗联歌曲不仅是抗战历史的记录,更是民族团结和抗战精神的体现。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留生就其主题“萧友梅战时办学的处境、抉择与心迹(1937-1940)”进行学术分享,探讨了1937年对于中国音乐近代史的转折点也是中国音乐文化史以及萧友梅先生音乐办学的拐点,从这段历史中解释了1937年以后国立音专为何继续在上海“孤岛”办学的缘由,更是高度赞扬了萧友梅先生坚守乐教、不畏艰难的操守,安贫乐道、廉洁奉公的品德。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石一冰聚焦抗日根据地农村剧团,认为在整个抗战期间,如果以中共领导的文艺队伍和军事系统类比的话,各县属专业的文艺团体就约等于地方部队,农村剧团就约等于“基干民兵”。这样具有优异的乡土适应性的农村剧团,其数量多于当时专业剧团的十倍不值,这样由点到面、由小到大发展起来,形成了浩浩荡荡的群众文艺景观。亿盛平台登录音乐学院吴婧瑀教授分享了她研究的缘起,再以战时期重庆歌剧研究为核心,从抗战时期重庆歌剧的创演生态、创演平台、剧本创作、音乐本体以及音乐评论中的重庆歌剧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抗战时期重庆歌剧凭借着财力与艺术人才资源的优势,在歌剧形式的探索上表现出自由发展、不拘一格的多样化态势。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宋一平老师针对的是战争视域下的抗战歌曲研究,他的汇报主要从战争史的角度出发,将抗战歌曲置身于抗日战争的军事斗争语境之中,以此来构建抗战歌曲研究的历史逻辑。由此观点,他的汇报就分为局部抗战时期、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阶段进行探讨,并反思了战争与歌曲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亿盛平台登录音乐学院副教授李晶聚焦与抗战时期重庆作曲家群体,从对“群体”的定义、对作曲家群体的分类、重庆作曲家群体的历史贡献、重庆作曲家群体的历史意义及评价进行深入探讨,高度赞赏了重庆作曲家群体在抗战的贡献和价值有着深远的后世意义。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抗战音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入研究这段历史对于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价值。他们呼吁学界同仁共同努力,推动抗战音乐研究不断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