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正文

【桃李芬芳】潜心科研 执着追梦 ​——1986级校友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陈军

来源:   作者:   编辑:蔡童   发布日期:2024-07-15   点击数:

陈军,1986年就读于重庆师范学院物理教育专业。现为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全国化学学会高压化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和燃烧化学专委会委员,全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委会委员。在“Science”“Phys.Rev.Lett.”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70余篇。曾获“于敏数理科学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物院科技创新二等奖。获得科技部“科技创新中青年领军人才”称号,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步入大学,点亮梦想

1986年9月,陈军从一个川东小县城,走进了位于沙坪坝的重师校园,成为重师物理系的一名学生。在这里,他结识了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开始了一段影响他一生的学习经历。刚进入大学,从高中时老师对每一个关键知识点细致的讲解到大学老师的引导式教学,没有了每天高中班主任的时时监督,没有了每天安排满满的学习课程表,确实让他多了一点自由,但也多了一些迷茫。特别是在学习《量子力学》过程中,他发现自己有太多的疑问和不解。对比《电动力学》等其它经典力学,量子力学的概念更加抽象,理解更加困难。整整一学期的量子力学学习,他上课听老师讲解,下课反复复习,周世勋先生编写的量子力学教材让他不知翻了多少次,也让他发现了自己新的兴趣。大学四年不但教给他作为一名中学老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也让他初步了解到自己的兴趣和专长。

大学毕业以后,他回到老家中学教书三年。教学之余依然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他经常翻看的书本仍然是让他时时难以忘怀的《量子力学》。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对物质微观性质的研究越发有兴趣,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也给他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求学深造,不断探索

工作三年后,他考入四川大学读研,师从林理彬教授。林先生不但是材料领域的实验物理学家,也是一位对于计算材料科学有很深造诣的学者。八十年代,林先生已经在美国学习了当时先进的第一性原理DV-Xa计算方法,并在课题组开展先进晶体材料的性质计算研究。林先生告诉他,材料的性质研究可以利用量子理论方法计算,理论计算可以加深理解材料性质的内在本质,同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材料计算精度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也必将迎来计算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当时,量化程序Gaussian已经在化学计算领域得到发展,第一性原理程序DV-Xa已经可以开展团簇结构的计算。结合自己的兴趣,陈军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了材料性质的计算研究。对于光学晶体材料的掺杂效应,他提出利用虚原子波函数替代点空位缺陷的电子波函数的方法,将DV-Xa方法推广到对于晶体材料缺陷性质计算。利用这一方法,他研究了多种光学晶体材料的缺陷对于材料性质的影响,发表了系列的研究论文。

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他找到了自己的科研兴趣点,在材料科学研究方面不断深入探索其微观机制,这一研究方式也伴随他在计算材料科学领域不断发展。2002年,他到美国密苏里大学从事访问学者工作,利用理论计算方法系统开展陶瓷材料性质的研究,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他与国际著名实验团队合作,系统揭示了陶瓷材料晶界扩散的机制,对于影响陶瓷材料力学性质的各种因素,提出深入的微观机制的科学认识,相关工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Phys.Rev.Lett.,Acta Material等,同时也得到国际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

访学归国,笃行不怠

科学追求永无止境,热情与真诚托举梦想。从美国学习归来以后,他加入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根据国家需要,他选择从事含能材料的性质和新型含能材料结构–性能的设计研究。在新的研究领域,他深入调研该领域的研究前沿,抓住关键难点问题,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提出从微观–介观–宏观相结合开展复杂结构含能材料的结构–性质研究方法,从机理认识到宏观建模建立多尺度的研究体系,在含能材料领域打开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发表了一系列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研究论文。同时,他也不忘自己作为老师的职责,将从重师学到的教书育人精神发扬到研究生的指导工作中,悉心教导学生,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提高学生独立科研的能力。

从事科研研究30余载,陈军对科研和教育事业的初心和热爱没有改变。愿他未来继续保持炽热,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亿盛平台登录 - 亿盛平台官网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