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正文

【第一线】“大专家”为“小同学”指点迷津——历社学院李禹阶教授作“读书治学经验谈”

来源:历史与社会学院   作者:历史与社会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   发布日期:2021-05-25   点击数:

5月23日晚,历史与社会学院李禹阶教授于集贤楼312会议室作“读书治学经验谈”,求索学社、华韵史学会成员及部分研究生到场聆听。

李禹阶教授以读书为切入点,劝诫同学们要广泛阅读。对于治学之道,他提出,历史治学“无法亦有法”。“有法”是指历史学本身有着逻辑的、约定俗成的方法,有其一般性规律。“无法”则有两种表现,一是史学论文写作要站在全文的高度上把握文章的脉络,即侧重主题和段落布局;二是要创新,打破常识,形成新见解,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将问题论述得更为深入。以古代书法为例,李禹阶教授阐述了“有法”和“无法”的关系,告诫学生求学、治学须将二者相结合,在打牢基本功的基础上实现突破、创新,才能从“匠人”变成“史家”。

结合自身经验,李禹阶教授为同学们提供了读书治学的有效方法。他谈到,基本方法有四,首先是迈出求学的第一步——模仿,搭建起自己与前人沟通的桥梁;其次是领悟,对模仿对象进行思想上的提炼,形成自己的思维;第三是“功夫在诗外”,将多学科融合,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中寻找与其他学科的连接点;第四是不盲目迷信权威,敢于怀疑、打破常识,提出新看法。

此外,李禹阶教授强调,治学还需注重逻辑方法,即遵循相关思维规律。他认为,历史学科一般采用归纳法,要注意定性、定量两种方法的结合;考古学科因其文物发掘具有偶然性的特点,更适合用演绎法。他以马克思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为例,向同学们展示如何运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

本次讲学“大专家”为“小同学”们指点迷津,分享读书治学经验,其中体现出的深邃思想、渊博学识和治学品格尽显学人风范,对学生们产生了深刻影响。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亿盛平台登录 - 亿盛平台官网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