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放,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国家级及省级重点学科植物学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骨干教师,《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生命世界》等刊物编委、副主编。
1977年,因文革中断了10年的高考恢复了,无数渴求知识的青年在田间地头、在工厂的机器旁心潮澎湃,他们从农村、工厂、学校和机关涌向考场,成为中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一幕,许多人的命运也从此改变。“我觉得自己是那个时代的幸运儿”,亿盛平台登录生物学专业77级校友陈放教授在回忆起高考时这样说道。
1978年,学校由“重庆师范专科学校”恢复为“重庆师范学院”,陈放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进入重师,开始了他人生的新起点。刚踏入大学的陈放很迷茫,因为生物学是他服从调配后的专业,错过了第一志愿的他不明白自己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然而,在弥漫着书卷清香的重师校园里,他渐渐找寻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那时重师的校园环境并不优越,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生活条件也比较艰苦。但图书馆和所有的教室里每天都挤满了学生,食堂里、过道上站着拿着书背单词的学生,浓厚的学风笼罩着整个校园。在浓厚的学风中,陈放逐渐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开始了对生物学的认真学习和钻研。“在不断的学习中,我才发现,原来生物学是这么有趣的一门学科”,如今任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继续着生物科学研究的陈放感叹道,研究生物学对他来说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作为第一届恢复高考后入学的77级大学生,有着人数庞杂、年龄阶段差异大、生活背景不同的特点。他们当中有应届生,也有往届生,其中还有许多是成家立业之后又重返校园学习的中年人,陈放亲切地称呼他们为“老大哥”、“老大姐”。“老同学”的一言一行,对陈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时,许多同级生共住在学校一个简陋的校办工厂里,然而,艰苦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影响大家的学习热情。与老大哥、老大姐们同住屋檐下的陈放,被他们身上刻苦钻研的精神深深鼓舞。当所有人都想在周末好好放松时,老大哥、老大姐们却都还紧抱书本,不放过一分一秒的学习机会。受客观条件限制,当时的生化课没有太多的教材,上课时需要抄写大量的课堂笔记,而复印机在那个年代还没得到普及,大家只能互相传阅笔记。在所有人中,笔记记得最详实、最清楚的永远是那些老大哥、老大姐们,大家都是以他们的笔记为范本来抄写。直到现在,陈放还保留着很多大学期间的课堂笔记,他说每当看到这些笔记,就会想到老大哥、老大姐们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以此来鞭策自己。
正是有了老大哥、老大姐们这股“学不可以已”精神的潜移默化和激励鼓舞,陈放最终考取了四川大学生化专业的研究生,在生物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求索。
“重师让我真正地感受到什么是‘立教无类,以文化人’,尽管学生之间有着年龄、背景、层次上的差异,但大家都在共同努力的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激励。学习是没有年龄、阶层的限制的,只要有心,任何人都可以学习,任何时候学习都为时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