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主题教育 > 正文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   编辑:张敬   发布日期:2021-05-07   点击数: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深情地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期间,首次提出“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此后又多次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深刻认识和把握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对于我们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准确领会和把握“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

“国之大者”,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大局、根本、未来,事关方向方位、事关关键要害、事关行稳致远。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意味着我们党一切奋斗和工作都要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始终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考虑问题。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马克思曾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毛泽东同志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要求必须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思考问题,把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最为重要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

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哪一个群体、哪一个阶层或哪一个集团的利益。为民造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老百姓的需要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新特点。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意味着我们必须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做好为民造福的每一件实事,将政绩落在让人民群众获得实惠的工作中去。

坚持把人民利益标准作为最高评判标准。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党的一切活动的成效,最终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评判标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要求我们必须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尺,把人民赞成不赞成、支持不支持、拥护不拥护作为制定一切政策、开展一切工作的基本依据,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蕴含的价值理念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彰显出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的“政治密码”。

传递出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折射的正是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彰显着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守初心、担使命,是永葆赤诚之心、坚定人生选择、追求崇高理想的“定海神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为人民生活幸福持续奋斗的根本动力。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一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充分彰显着我们党历久弥新、永不褪色的初心使命。

体现了念兹在兹的人民情怀。古人云:“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风雨兼程、访贫问苦,从黄土高坡到青藏高原,从“贫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到“隔山走一天”的四川大凉山,从“土窑洞”到“炕沿儿”,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与百姓“聊家常、算细账”,听民声、察民情、思对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时刻把百姓安危冷暖放在心头,彰显大国领袖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要求我们始终与人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凝结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深沉大爱,体现了人民领袖念兹在兹的人民情怀、与人民群众心灵的同频共振,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坚定决心。

把“国之大者”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西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国之大者”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始终把人民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时时事事问计于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历史教训深刻启示我们,一切脱离人民、偏离人民、背离人民的政治力量,终究会走到人民的对立面,失去人民的支持。读懂人民幸福生活背后的“指数密码”,必须弘扬实事求是的作风,加强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反映群众诉求。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主动拜群众为师,把群众当亲人、当朋友,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问题,沉下身子、勤动腿,多去基层走一走,多在生产一线看一看,多和群众聊一聊,坚持时时、事事问计于民,使每一项政策、每一项工作都体现群众意愿、得到人民支持。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深情。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的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其中有很多需求过去并不是紧迫的问题,现在人民群众要求高了。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变化,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既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是让人民生活幸福的应有之义。我们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一方面,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特别要落实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经过长期努力,我国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整体上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成为世界上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国家,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但是,也必须清醒看到,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入园难入园贵、融资难融资贵、停车难出行难等民生领域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短板。民之所呼,政之所向;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人民群众在什么方面感觉到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要在那些方面下功夫。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持续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补短板的支持,把民生领域短板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使民生“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人民不是抽象的概念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组成。让人民生活幸福,就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要从具体人、具体事着手,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多渠道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好卡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的合法权益,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想方设法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亿盛平台登录 - 亿盛平台官网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